断崖式降温超18℃ 冬天会出现极端寒潮吗?极有可能

从盛夏到寒冬,似乎就在一夜之间。10月初和之前两个月,全国多地就一个字“热”,橙色、红色预警持续不断,各种高温记录纷纷被打破,40℃+成为常态。但是10月2日,中央气象台就发布了改制以来最早的寒潮蓝色预警,甚至史上首次出现高温、寒潮两个预警同时发布的情况。

截止10月6日20时,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普遍下降8~12℃,内蒙古中东部、东北地区、陕西大部、黄淮、江等地降温12~16℃,局地降温幅度达18℃以上。


(资料图)

之后缓和了仅仅一两天时间,8日至10日,新一轮较强冷空气再次影响我国中东部,最低气温再创新低,还带来了大风、降雨、降雪天气。

对此情况,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分析,在国庆假期前半段,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且影响范围大,南北方部分地区均出现最高气温打破历史同期极值现象,总体呈现偏暖的态势。

在这样情况下,一股强冷空气从副高的低空自北向南切下,地面气温大幅下降,冷暖空气对峙,导致沿淮地区出现阴雨天气,连续的阴雨寡照导造成“历史同期最冷的白天”。

刚入秋都这么冷了,冬天会不会出现极端寒潮?

早在今年4-5月间,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就预测2022-2023年将连续三年发生拉尼娜事件,并向相关部门提供了准确的预测预警。

9月,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(WMO)也预计,始于2020年的拉尼娜现象将持续至今年年底,这将是21世纪首次出现“三重”拉尼娜现象。

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指出,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,1986年以来暖冬出现的频率增加。发生“拉尼娜”事件后的冬季,有气温偏低的年份出现,冬季气温异常的主要特征为: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,尤其是华北北部、东北地区南部、华南大部、西南地区东部和北部、西北地区大部等地。

不过他也指出,“拉尼娜”事件只是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外强迫因子之一,我国冬季气候还受到北极海冰、欧亚积雪等因子的影响,同时大气系统内部自然变率也起到重要的作用。

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飞认为,在拉尼娜事件与暖北冰洋协同影响下,今年冬季,我国的冷空气活动容易持续偏强,易出现阶段性低温和极寒事件。

当前,基于前期北极海温偏暖的现状和未来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可能性,预判今冬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气温略偏低,可能会受阶段性冷空气的影响出现阶段性低温,且极端寒潮爆发的可能性大;

南方部分地区则存在出现低温、冰冻、雨雪等灾害的可能性。

推荐DIY文章
北汽蓝谷子公司发产销快报:北汽新能源今年已累计生产万辆汽车
曝荣耀折叠屏新品代号为法拉利 并采用MagicOS7.0手机系统
创维显示器D80成当季新品 配置MiniLED 可显示光影明暗万象
Nobol诺博于2022CES展闪亮登场,引领健康科技新潮流!
米家厨房工具套装智能来袭 包含电子厨房秤等可精准分度食材
现代IONIQ6确定将于下月在国内首发亮相 明年初将投放至北美
精彩新闻

超前放送